断足再植与糖尿病足的治疗
分享到:
- 2017年08月22日 浏览:15984 次
断足再植与糖尿病足的治疗
单位:珠海仁和骨伤医院作者:胡勇(手外科主任)、周宝林
目的
1、探讨断足再植的方法与治疗。
2、探讨糖尿病足的手术原则与方法并应用于临床。
方法
1、自2013年10月—2017年8月,我们共收治了30例断足再植急诊患者,采用动静脉比为1:2的方法修复足底供血系统与足背供血系统来重建患肢血液循环。
2、自2013年10月—2017年8月,我们总共收治20例糖尿病足患者,均为在外院治疗后被下达截肢告知书后转入,转入时血糖波动范围大,创面感染严重,我们采用分期手术治疗,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,一期清创、扩创,VSD及PRP,二期采用皮瓣修复创面。
结果
1、术后断足再植存活率95%,随访时间为2-3年,患肢色泽良好,感觉恢复良好,患者对患肢功能满意。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下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:优:26例,良:2例。
2、术后20例糖尿病足全部保肢成功,供、受区均甲级愈合,皮瓣及皮片存活,随访时间为2-3年,患者术后行走功能良好,患者对患肢功能满意。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下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:优:17例,良:3例。
结论
手足外伤通常表现为多种复杂的综合伤势,如关节、血管、神经等损伤,更严重的以致有断肢、断趾现象的呈现。针对不同的伤势,应对的措施也不一样,医院要依据手外科患者不同的病理状况,采取最有效的医疗手腕,协助患者尽可能地恢复安康。
断足再植
患者孟某某,男,45岁,于2017年6月10日17:00时,在工作时不慎被船夹伤来院。查体见:左足中度肿胀,足背远端可见一环形约22cm长伤口,深达跖、趾骨,可见第1、2、3、4跖骨远端及第5趾近节近端骨折,血管、神经、肌腱断裂外露。足趾远端外观苍白、冰凉,毛细血管反应无,张力无,创口渗血,创缘尚整齐,污染重度伴有泥沙,左足活动功能及感觉功能障碍 。 X线:1、左足第1、2、3、4跖骨骨折。2、左足第5趾近节骨折。入院诊断:左足挤压完全离断伤(1、左足第1、2、3、4跖骨开放性骨折伴神经、血管、肌腱断裂伤;2、左足第5趾近节开放性骨折伴神经、血管、肌腱断裂伤;3、左足背、足底挫裂伴血管、神经断裂伤)
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,急诊送手术室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足背清创,异物取出,骨折复位内固定,血管、神经、肌腱探查修复,清创缝合术。术中在显微镜下清创并寻找足背动脉、神经及第1、2、3、4、5趾断裂的固有动脉、神经、静脉并标记好备用,用3个0的肌腱线吻合左足第2、3、4、5趾断裂的伸屈肌腱、侧副韧带、骨间肌,吻合第1趾深浅屈肌腱。在显微镜下用9个0的无创缝合线分别吻合左足第1、2趾动脉各2条、静脉各3条、神经各2条;分别吻合左足第3、4、5趾动脉各1条、静脉各2条、神经各2条。吻合足背、足底动脉及神经,足背静脉弓及分支。手法将第1、2、3、4、5趾骨折复位,并各用1枚克氏针固定两骨折端。石膏托外固定患肢。
术前:


术中:
术后:


糖尿病足
患者温某某,女,54岁,因“左足底外伤术后6天,感染3天”于2017年8月1日14时47分入院。患者于13天前在家中不慎被钉子扎伤左足底,当时未予以重视。3天后发现患处红肿,随即由家人扶送至当地社区治疗一周,经治疗后无明显好转,随即转至附近医院住院治疗,经行脓肿切开引流,创面扩创后,创面愈合差,遂来我院就诊,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10年,规律服用降糖药。查体见:左足底第2、3跖骨间中部见一12*12*3cm大小等边倒三角形皮肤组织缺损创面,深达跖、趾骨,见第2、3、4跖骨、趾骨外露;第2、4趾体外观暗,毛细血管反应慢,张力低;第3趾体干瘪、淤黑,毛细血管反应无,张力无。第2、3趾蹼见皮肤组织糜烂,各创面创缘不齐,创面大量渗液,污染重度,左足跖骨中部以远感觉麻木,左足第1、5趾血运尚可,患肢活动功能障碍。
X线:左足第4趾骨骨折,周围软组织缺损。
心电图:正常。左下肢深静脉血流正常。
血液学检查:白细胞:22.4*10^9/L,中性粒细胞:19.5*10^9/L,红细胞:2.91*10^12/L,血红蛋白:55g/L,血沉:158mm/h,血糖:7.79mmol/L,C-反应蛋白:100mg/L。
患者白细胞极高,血红蛋白极低,肝、肾功能等全身状况较差,伴有发热、创面渗液、异味等,取创面分泌物作细菌培养,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,纠正贫血后尽早手术扩创,以减少炎症的吸收。清创后使用VSD负压吸引,PRP刺激肉芽生长。
术前:


术中(扩创、坏死组织切除):


扩创术后使用VSD负压吸引1周后:


第二次扩创术中:


第二次扩创术后:


谢谢!